政策研究室

首页>商务研究

来源: 类型:

走出去引进高端要素 促进制造业创新升级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制造业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的25%。但目前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两端挤压,要素成本快速上升、传统竞争优势削弱。通过走出去引进、获取先进技术、设计、品牌、渠道等高端要素,推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可保持和增强制造业竞争力。
  一、通过走出去可有效推动国内制造业创新升级
  (一)有利于接触和获取国际先进技术和运营模式,实现创新。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可通过与东道国技术领先者建立紧密联系,实现知识获取,获得反向外溢。通过新建研发中心或兼并收购东道国研发机构,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取东道国的智力要素等研发资源,掌握世界最新技术动态,嵌入东道国创新体系,促进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实现企业升级。
  (二)有利于扩大规模和拓宽业务范围,实现升级。走出去尤其是通过并购可使企业在短期内整合国外资源,迅速扩大企业规模,较快获得新的经营、管理、技术人才,调整产品结构并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走出去可使企业资本不断得到流动和重组,使企业直面国际产品市场,提升企业对国际市场需求以及新兴要素的敏感性,迅速进入或退出某一产业,及时实现转型发展。
  (三)有利于重塑全球价值链,拓展国际发展空间。企业把价值链的部分工序或环节进行全球布局,实现由加工制造向技术研发、品牌运营等环节拓展,延长全球价值链;还可通过跨国并购、股权合资等途径嵌入跨国公司现有的全球价值链中;通过鼓励贸易、生产、金融、物流等多个环节抱团走出去,在国外构建产业生态群落,发挥群落内交叉知识流的作用,优化我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
  (四)有利于全球价值链攀升,提高贸易增加值。通过走出去接触国际先进生产技术,企业不仅可以提升为跨国公司供应中间品的能力,还能间接带动附加值较高的中间品出口,逐步由生产制造环节向研发和营销环节攀升,实现制造业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五)有利于改善价值链分工格局,缓解全球经济失衡和贸易摩擦。通过对外投资把生产和销售环节放到国外,企业可以规避贸易壁垒,压缩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在国外采购能源资源和技术设备,通过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来生产出更为优质的产品并返销国内,进而降低贸易顺差,减少贸易摩擦;把价值增值环节放在东道国,可以促进当地发展、改善企业形象,化解潜在贸易摩擦。
  二、通过走出去推动国内创新升级的路径
  (一)通过走出去突破垄断获得技术,助推国内创新升级。
一是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华为在印度班加罗尔和瑞典斯德哥尔摩成立的研发中心以技术开发为主;在美国达拉斯和硅谷建立的研发中心以技术转移为主;在瑞典哥德堡创建的研发中心以基础研究为主。二是收购知识产权和标准资产。2009年北汽收购瑞典萨博公司车型、整车平台、发动机、变速箱等部分知识产权,获得了其质量与制造工艺体系。2010年吉利对沃尔沃轿车集团的全部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了统一收购,包括3座加工厂、1万多项专利权、完整的研发体系和供应链等。通过研发和收购获取的技术有助于国内技术消化吸收和研发制造。
  (二)通过走出去扩大规模拓展领域,推动国内企业壮大。一是横向并购扩张规模。通过并购生产经营同种或横向相关产品、技术的海外企业,提升国内企业规模和竞争力。2014年联想收购摩托罗拉旗下所有2000项专利、品牌和商标组合、全球50多家运营商的合作关系。二是纵向并购拓展纵深。通过并购上下游企业,延升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2013年双汇集团并购全球最大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藉此补齐产业链上的短板,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大幅提升。
  (三)通过走出去改善业务运营管理,促进国内提质增效。一是整合渠道转型升级。与东道国企业合作,以较低成本拓展海外渠道。中兴与美国的主要电信运营商都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目前在北美市场中运营商渠道位列第二。2008年迈瑞医疗收购美国Datascope公司生命信息监护业务,打通美国直销渠道,监护仪、超声检查设备等产品直达美终端顾客。二是业务流程重构创新。大批中国工程企业通过国际业务磨炼,逐步向BOT、EPC转变。中材国际长期从事水泥生产设备及生产线制造,在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EPC工程承包,建成、在建水泥生产线120余条,通过大量国际业务和实践,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流程、模式和经验,技术实力和项目运营管理能力大大增强。
  同时,要避免陷入走出去推动国内创新升级的误区。一是思维僵化,不能适时走出去,错失发展良机。二是过度拔高,把走出去作为新闻炒作、提升知名度的噱头。三是盲目上阵,对收购后整合难度预判不足,影响整合乃至转型升级效果。四是时机失当,不了解产品生命周期规律,对所在行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缺乏认识,不能规避产业和技术衰落带来的风险。五是区域错配,缺乏对东道国上下游配套产业完善程度和发展水平的全面深入评估,弱化走出去收益。六是盲目追潮,脱离自身及东道国实际,片面追求新模式,使海外业务受损。七是目标模糊,不能根据自身定位选择转型升级路径,盲目走出去,造成财务负担。

查看更多意见

单位名称
姓名
手机号码
意见分类

发表意见建议
验证码验证码看不清?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