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务研究

来源:商务部政策研究室 类型:原创 分类:调研

2018-06-08 09:59

发达经济体消费升级的几个共同特点

  消费升级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结构升级和层次提高,包括扩大消费量,新增消费内容,创新消费形式,提升消费品质,转变消费理念等。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当前正处于消费升级加速期,大致相当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20世纪70年代的发展水平。回顾美欧日发达经济体消费升级历史,对研究我国消费升级具有借鉴意义。美欧日等经济体消费升级过程中呈现以下共同特点:
  一、人均GDP3000美元至1万美元是消费升级加速期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对大宗商品如房屋、汽车和品牌产品的消费需求加速,并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美国1960年至1978年,人均GDP从3000美元上升至1万美元,个人消费支出年均增长8.4%,个人消费占GDP比重超过60%,对GDP增长的平均拉动率为2.2%,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英国1972年至1980年,人均GDP从3000美元上升至1万美元,个人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0.3%,占GDP比重55%以上。日本人均GDP在1972年达到3000美元左右,1981年达到1万美元,期间个人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0.9%,为增长最快的阶段。1981年日本个人消费占GDP比重达69.5%,对GDP增长拉动率仅次于净出口。
  二、消费升级总体路径为“非耐用品消费-耐用品消费-服务消费”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基本生活需求消费占比逐步降低,高层次享乐消费占比逐渐提高。以美国为例,1960年至1978年,美国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和服装等非耐用品消费从39.6%降至31.6%,汽车、家具、家电等耐用品消费从13.8%增至15%,医疗保健、娱乐、金融服务等服务消费从46.7%增至53.5%。目前,不少发达国家以服务消费为主。美国服务消费高达68%,非耐用品消费仅占21%,耐用品消费占11%。英国居民服务消费占55%,日本占60%。
  三、消费升级先后经历“大众消费-品质消费-理性消费”等阶段
  上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为大众消费阶段。这一阶段是欧美日规模化生产发展时期,家电、汽车等耐用消费品迅速普及,消费行为具有明显的模仿型和排浪式特征。美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从1920年的87辆提高到1967年的500辆,1965年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在日本家庭的普及率已超过50%。
  上世纪70、80年代为品质消费阶段。这一阶段是欧美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期,物质富足促使消费呈现个性化、高端化、品牌化特征。女性进入职场使服装、珠宝、化妆品等消费需求井喷式爆发,富有阶层大量购买高级汽车、奢侈品及艺术收藏品。服务消费逐步成为消费需求主导,美国和日本的服务消费占比分别在70年代初和80年代初超过50%,并且比例持续提高。
  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为理性消费阶段。从90年代起,人口结构变化和贫富差距加大导致消费行为逐渐回归理性。新一代消费者重新关注性价比,重视绿色低碳环保。消费多元化特征更加明显,高端、低端各行其道,年轻人消费追求时尚和个性化。Coach、MichaelKors等“轻奢”品牌彰显美国理性消费复苏,优衣库、无印良品成为日本简约消费风格代表,德国“蓝色天使”绿色标志产品广受欢迎。
  四、消费政策重点从刺激需求转向调节需求和创新供给并重
  上世纪40至60年代注重刺激消费需求。二战后欧美长期奉行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管理理论,由于当时经济有效需求不足,所以采取财政赤字、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降低个人所得税、鼓励消费信贷等手段刺激需求,拉动消费快速增长。
  上世纪70至80年代灵活调节消费需求。受滞涨危机影响,欧美弱化财政政策对消费的刺激作用,主要采用灵活的货币政策对消费进行调控。在需求不足时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在需求过旺时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同时采用供给学派主张,通过减税等措施刺激商品和服务供给。
  上世纪90年代后调节需求与创新供给并重。90年代后,欧美日发达经济体既综合运用财政、货币、社保等政策来调节消费需求,也通过科技、产业政策创新来刺激消费供给。例如,美国克林顿政府大量增加政府科研与开发经费,加大民用技术研发力度,推动民用互联网技术产生并得到发展,对消费升级产生重大影响。日本为满足国民消费升级需求,增加社会公共事业投入,促进服务业、知识密集型产业、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一时期环保政策也成为发达经济体调控居民消费的重要手段之一。
  五、消费升级带动不同产业错峰崛起、优化升级
  服务业快速发展。上世纪70至80年代,发达国家服务消费快速上升,带动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占GDP比重显著提升。1970年至1990年,美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从61.2%上升至70.1%,日本从52.1%升至60.6%,英国从55.7%升至69.4%,德国从48.2%升至61.2%。服务贸易也增长迅速。1971年美国服务贸易首次出现顺差,此后服务贸易出口均超过进口。自1990年起,美国服务贸易出口一直位居世界第一,服务贸易顺差年均扩大13%。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约70%-80%,稳居主导地位。
  工业结构优化。发达国家工业占GDP比重普遍下降。1970年至1990年,美国工业比重从35.2%降至27.8%,德国从48%降至37%,日本从42.8%降至37.4%。目前发达国家工业比重稳定在20%-30%左右。与此同时,工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劳动生产率提高,以汽车、航空航天、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逐步取代传统工业。随着用户需求迈向品质化、多样化,制造业出现服务化趋向,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向“产品+服务”,附加值和利润更多来源于服务,而不是加工制造。制造业优化升级推动资本品出口份额增加,中间品出口份额减少。1992年至2001年,美国资本品出口额增长将近一倍,占美国出口额比重从28.5%增至31.9%,而中间品出口份额从17.7%降至15.9%。
  绿色低碳产业兴起。上世纪90年代起,生态环境危机加深,推动绿色消费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德国2000年初制定能源转型目标,英国2009年发布“低碳工业战略”。环保产品在美国新开发产品中占比从1990年的5%激增到1999年的80%;这一占比在德国、日本等国也达到60%以上。